場景(1999):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馬修的家
父親、母親和我在他們家的客廳,父親看著我的履歷,毫不掩飾懷疑我能勝任的表情、上下打量我的眼神,母親則對自己的選擇自信滿滿,努力的在調和當時的尷尬氣氛。
孩子從樓上下來,經過客廳直接走向廚房,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三個一眼。媽媽鼓勵孩子說:“Matt,do you want to come to say Hello to Mingling?”
孩子沒有回應,我主動問:「我可以去和孩子認識一下嗎?」媽媽欣然同意,爸爸仍皺著眉頭,不發一語。
在廚房,我還沒開口,孩子就問我:“Aer you a Chinese or Japanese? ”
我回答:“I am a Chinese.”
孩子下一個動作是「雙手打躬作揖」,然後露出燦爛的笑容。
我問孩子怎麼知道這個中國古代人的問候手勢,他說“Mulan”。
“you are quite like Mulan.”。
哇,我長得像木蘭?也很好,看起來迪士尼幫了我一個大忙。
下一個更驚人的反應是,孩子問我要不要看他畫的畫,然後就帶我去他樓上的房間。經過客廳時,媽媽哈哈大笑的聲音,一副勝利者的姿態看著爸爸,似乎在表示:“See? ” (其實,馬修媽媽在電話面談時已經決定要採用我了,是我主動要求和馬修見面之後,若是有把握協助到馬修,我才會接下這個工作)
爸爸一臉不解的懷疑:「我自閉症的孩子主動邀請一個首次見面的外國人去房間看自己畫的畫?」
進入孩子的房間又是另一個震撼,他把自己畫的卡通人物,除了牆壁,還有天花板都貼滿了,然後他立即露了一手一筆完成的卡通人物畫─我無語了,除了讚歎,真的也找不出其它的話(英文)來了。
通過家長的現場面試、和馬修的直接互動及確認自己能執行任務後,我開始設計課程及活動。當時我是一個星期2-3次在孩子下課後去學校接他,班級老師會和我一起討論當天孩子的社交行為、與他人的互動態度、有完成/沒有完成的學習項目、課後協助他完成功課,安排他的社交與休閒活動,也就是「學業需求」加上「語用」的工作領域。
從我開始進行任務那天起,中間發生了許多有趣及感人的故事,如馬修對於有困難的人特別希望能去幫助對方。像是有一次在公車站巧遇有肢體障礙者,因無法獨自用拐杖上公車階梯,孩子積極想下車去幫忙,後來雖是我下車協助,但力氣不夠無法完成這個協助,最後是一位力氣更大的男乘客下車完成的,但沒想到我們積極協助的態度贏得全車乘客的掌聲及吹口哨!
這是蔡老師初到加拿大攻讀研究所時,她與當地一位自閉症孩子Matthew的奇妙因緣。當時Matthew被班上同學排擠嘲笑,而開始產生排斥上學和尿床的焦慮反應、拒絕做學校功課,在班上出現的行為問題則是把自己、同學和老師的鉛筆折斷。蔡老師在台北啟智學校八年時,對自閉症的學生有深入的接觸與進行語言治療和溝通訓練的經驗,她深刻了解:不論是誰,都希望被喜歡與尊重,自閉症的孩子也不例外,但這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使用語言及溝通方式去捍衛自己被嘲笑與排擠的感受。或許就是這樣細緻的同理心,讓擁有自閉症高敏感特質的Matthew在第一次見到蔡老師時,就察覺到了她的不同,願意敞開心胸與她交流。而以下這封家長的推薦信,更證明了一位用心探索孩子內在需求的老師,對孩子及他的家庭有多麼深遠的影響。
1999年的初心,在2022年的愛得克,蔡老師希望和團隊持續閃亮下去!
來自加拿大的推薦信
馬修母親的推薦信
敬啟者
很榮幸在此推薦蔡明伶老師,我和我先生是在1999年的秋天遇見蔡老師,當時是我們正在為我們患有輕度自閉症12歲的兒子 Matthew面試課後輔導及社交技巧的老師。蔡老師的熱情和她在特殊需求的專業背景,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她馬上就和我們兒子產生互動,這點讓我們當場決定要聘請蔡老師。
我們的兒子有許多發展上的問題,包括語言發展及社交困難。當Matthew剛開始接觸蔡老師時,他非常抗拒參加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例如:做功課。過了一段時間,蔡老師了解許多我們和孩子的問題後,發展出一套針對Matthew的語言和社交困難的有效計畫,包括游泳、參觀博物館和探索館,以及逛街等有趣又好玩的內容,同時也設法減少Matthew對於不喜歡的事情的排斥感。
雖然蔡老師輔導Matthew的時間一週只有二到三次,但是我們很快就發現孩子有正向的轉變。他的語言大躍進,除此之外,也是第一次,學校老師也和我們反應Matthew開始參與學校的活動了,甚至對於做功課的抱怨都變少了。而他的另一個突破是他開始會主動和我們分享他一天的生活,在過去我們要不斷提醒和懇求他多講一些細節都是很難的事。
蔡老師很快就發現我們兒子的優點就是樂於助人,她採取了一項具顯著成效的技巧—角色反轉。蔡老師會提醒Matthew她不是加拿大人而且英文並不是她的母語,時常假裝需要Matthew的幫忙,像是幫忙回答一個字、一段句子和一些社交情境,甚至幫忙一些基本的事務,例如請Matthew幫忙在商店買東西。這個策略讓Matthew站出來成為主導溝通的一方,逐漸地他在日常社交互動變得更加主動,語言表達更有自信,也變得更有能力。
每次下課後,蔡老師都會跟我們說明當天的活動內容,以及孩子的進步成果和遇到的困難。在整個輔導期間,蔡老師總是持續地詢問我們的回饋以及對孩子的觀察,讓家長也能充分地參與課程的規劃。
蔡老師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展現出她出色的同理心、全心投入、專業精神和敏銳的洞察力(insight)。自從孩子8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開始,我和我先生找過許多專業人士,但蔡老師是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她能夠發現像Matthew一樣的特殊學生的天賦,並在他們身上看到驚人的潛力。
雖然蔡老師後因為課業繁重的關係,只能教導Matthew 六個月的時間,但她還是與我們保持聯絡,並在她有空的晚上或周末為Matthew安排特別的活動,我們一家人與蔡老師也維繫著非常深厚的友誼關係。
蔡明伶老師本身已經是一個有經驗且稱職的老師,我相信她一定會在所選擇的新領域---語言治療--發光發熱,並且以她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跡。
最真誠的朋友 梅
Matthew手繪的蔡明伶老師
Matthew的畫
Matthew 用小畫家設計了四個人物,他說這些人來自香港、中國和日本,然後請蔡老師分別為這些角色取中文名字,並且寫下來,還有他也想知道中文的「hello」及蔡老師的名字怎麼寫,接下來他自己親手用筆去描寫這些中文字,作為送給蔡老師的禮物。這些都是他主動的要求,這顯示自閉症孩子也是和常人一樣,他們也想要用某種形式來回饋對他們友善、關懷和喜歡他們的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