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AITEC

什麽是神經發展多樣性 (Neurodiversity)? - Part 1

已更新:2023年3月9日

原創作者:蔡明伶(資深特教老師及語言病理師,愛得克整合性線上學習及教育機構執行長)

文獻編輯:蔡佳曄(台大心理系、美國波士頓學院臨床心理諮商碩士生)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發展專科醫生Nicole Baumer對於「神經發展多樣性」的解釋如下:

「神經發展多樣性」是在傳遞一個觀念,那就是人會用很多不一樣的方式來體驗並和這個世界產生互動,我們不應該用絕對的「對與錯」來區分它,像那些使用不一樣的思考邏輯模式、學習模式和行為模式的人,也不應該被視為有「缺陷」。


Neurodiversity describes the idea that people experience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around them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ere is no one "right"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and behaving, and differences are not viewed as deficits.

神經發展多樣性(Neurodiversity)這個詞彙由澳洲社會學家Judy Singer1999年開始使用,她聲稱自己從某些角度而言也是自閉症譜系的一員("likely somewhere on the autistic spectrum")。她強調譜系族群應該被正視為社會的一個型態族群,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由此神經發展多樣性開始受到學術界的正視與重視。


近來這個新概念的主要對象是指那些「學習模式不同、思維模式不同、溝通模式不同」的孩子,譬如自閉症譜系(Autism)、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讀寫障礙(Dyslexia)等等。



目前這一新常態觀點已在世界上形成一股新趨勢,這股趨勢的主要任務包括:提倡大眾了解神經發展多樣性族群的優勢;幫助神經發展多樣性的族群建立自信及認同,增強其適應生活的技能,發揮其潛能;協助建立對神經多元族群友善的教育及工作環境(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發展多樣性推廣組)。



作者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麽不應視「神經發展多樣性」的族群為異類。早期學校教育剛普及時,一開始戴近視眼鏡的學生很少,他們給人外觀不佳的觀感,被叫作「四眼田雞」,視為異類。但後來戴眼鏡的人多了,變成常態,戴眼鏡反而成了「愛學習」、「有氣質」的象徵。眼鏡設計帶來了許多商業、美學時尚及各方面的實用價值,從此再也沒人敢以「四眼田雞」來嘲笑近視或戴眼鏡的人,若是有人敢言「戴眼鏡的人差人一等」,恐怕是要被嚴重批評,因為不計其數的戴眼鏡者,一樣在為社會和世界做出各種貢獻。



同樣的,神經發展多樣性的族群,像是自閉症譜系,他們可能不熟悉「常態人」一般的社交溝通模式,常常只關注自己想說的,對於他人感受較少回應,這導致他們交不到朋友,甚至因為旁人不理解這是一種神經心理的障礙,進而誤會或批評他們。


讀寫障礙也被誤解為「笨」,籠統理解成連簡單的拼音、認字、寫字、讀文章都不會的「低學業成就者」。過動症的孩子打擾課堂秩序、不按常規節奏走,只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情(hyper focused),妥瑞氏症莫名其妙地發出怪聲,或是臉部不自主地抽動…這些行為帶給人不舒服的感受,被人懷疑是故意的、有病的,當事人因此受到排擠。



但是,當您知道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英國政治家丘吉爾、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著名歌手蕭敬騰都是神經發展多樣性族群中的讀寫障礙,而特斯拉和SpaceX的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自閉症譜系的亞斯伯格症時,以及經調查發現,許多企業領導者都是發散型思維特質者,如微軟CEO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些資訊無疑撼動了人們的常識,這正表明是時候對我們自己的認知庫進行資訊與價值的更新(update)了。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說明神經發展多樣性的發生率,以及語言病理師在這當中扮演著怎麽樣的角色。








參考文獻

[3] Nicole Baumer,What is neurodiversity?.EB/OL.harvard.edu.com Retrieved 23November 2021, from




22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